2022年4月7日晚,当代英美哲学工作坊第6期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哲学学院513室顺利举行。沙龙邀请哲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王玮和百人计划研究员白惠仁做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分别为“塞拉斯论实践推理的基本概念和逻辑”和“科学中的认知非正义”。本期沙龙由哲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安冬主持,哲学学院高洁老师、陈勃杭老师等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第一位报告人是王玮。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塞拉斯谈论实践推理的哲学语境,然后从四个方面报告了塞拉斯关于实践推理的四个论点。第一、实践推理通常可以将其重构为一个由“将要陈述”组成的序列来进行表达。将要陈述(shall-statement)是含有英语助词“shall”的陈述,塞拉斯用它来表达意向。第二、塞拉斯反对黑尔把将要语句理解为祈使句,也反对黑尔关于实践推理的祈使主义理解。塞拉斯认为推理是可以内在无声进行的,而祈使句、命令句、许诺句都是需要听者的公共活动,就此而言不存在前提或结论是命令、许诺、祈使的推理。第三、实践推理是意向内容之间的推理,而不是意向状态之间的推理。意向状态由相关传记陈述中的动词表明,意向内容由其中的“that”分句表明。实践推理与实践之间具有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分有实践推理结论的意向动作(其他条件均同)以行动告终。第四,实践推理根本上只依照一条基本原则进行,逻辑算符不在将要陈述的范围外出现。除此之外,王玮还在报告中介绍了塞拉斯如何利用实践推理来解答归纳问题。塞拉斯认为不存在归纳论证,归纳论证结论的合理性在于接受这个结论的行动的合理性,后者依靠实践推理,而非依靠归纳论证。
报告结束后,王玮就实践推理的结论是不是许诺行动、表达意向的将要陈述和表达道德原则的应当陈述之间的区别、意向逻辑谈论何以可能等问题做出了回应。
第二位报告人是白惠仁。他首先从科技在社会中融入与互动中所呈现出的扩展趋势,引出了科技哲学对“科学与价值”、“科学与正义”命题的关注。接着在与正义研究的对比中揭示了非正义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弗里克对认知层面非正义的研究以及围绕弗里克理论的一些拓展研究。在以上基础上他提出了报告的核心论点:科学作为当前人类知识体系中最显著的制度化认知活动,其中也存在着广泛的认知非正义问题:科学决策中的歧视的认知非正义,科学研究中的参与的认知非正义,以及由二者引发的分配的认知非正义。这些认知非正义对科学活动可能导致的伤害包括:缩小研究项目清单、增加研究风险、影响科研项目的客观性和成功率、降低长期知识供给的丰富性、造成社会利益的“非充分代表”、加剧社会非正义等。面对制度性的科学中的认知非正义问题,需要结构性的消解方式,即诉诸于作为集体认知德性的科学多样性,具体包含认知多样性和价值多样性两个维度的强化。
报告结束后,白惠仁就科学决策过程中讨论认知非正义现象的合理性、科研项目价值的立场与选择、以及科研项目的效率与公平分配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供稿|王玮 王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