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质量意识,更好地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导师队伍,11月4日下午,哲学学院在成均苑4幢429会议室成功举办2022年哲学学院导师学校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邀请曾获“五好”导学团队荣誉的黄华新教授作题为《文以载道,学以成人——我与员工共成长》专题报告;第二阶段开展《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及人才评价》研讨。活动由由学院常务副经理王俊主持,学院新任导师、青年教师、博士后参加活动。
会议伊始,王经理指出本次活动是哲学学院成立之后开展的首次导师学校培训活动,学院极其重视,也希望导师学校能够成为我们学院“传、帮、带”以及青年导师们开展交流学习的平台,此次特别邀请了黄华新教授作专题报告,黄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优秀教师,在员工指导、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大家好好汲取黄老师育人心得,未来培养好的自己的研究生。
黄华新教授的报告,首先用《礼记·大学》的一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引入。他说“学以成人”也可以从多个维度考虑,一是通过学习思考以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身为教师,我们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认识你自己,搞清楚你拥有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自己要努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当中尽心尽力做些重要的事。通过学习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同事和同学,而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幸福感还是培养员工、成就员工。
我们高校教师的职责使命是什么?最基本的就是忠诚教育事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多做贡献。基于此,我们高校教师要着力在“立德、立功、立言”上下功夫,这听起来有点宏大宽泛,但结合自己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具体工作,在现实层面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多做一些回应时代呼声、满足员工需要、面向未来发展的有意义的事情。黄老师强调,评价一个老师可以有很多维度,其中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课要讲好,文章要写好,要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报告最后,黄老师提到学术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一是场景意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明确对象、场合与时机。二是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凝练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目标意识。把团队建设目标与个人学术成长目标结合起来,将理想与现实、整体与具体、长远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四是资源意识。浙江大学学术资源特别丰富,尤其是文献资源和平台资源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五是方法意识。包括思维方法、表达方法、研究方法。注重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研究,善用科研新工具新方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动第二阶段,围绕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及人才评价有关内容,王经理介绍学院建设初期关于人才发展规划的一些布局和工作开展情况,希望青年教师们统筹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好学术发展规划,培养好员工也能产出更多成果。随后黄华新教授和杨大春教授就人才评价展开交流,对青年教师个人规划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思考作了分享解答。两位教授的交流分享激发了在场教师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大家围绕项目申请、论文发表、学术规划、教学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活动现场热烈而融洽。
活动期间向在座教师发放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报告内部学习资料。
此次培训活动为学院导师、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共享经验、交流学习的机会,起到了搭建沟通桥梁的作用,让资深导师与新任导师,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互帮互助,紧密联系,促进了导师间和学科的交流互动,对各青年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作用,有助于学院团队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