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丹:干细胞治理——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次数:98


2023420日晚,紫金港青年哲学论坛第19期活动——“干细胞治理: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成均苑4幢哲学学院311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长聘副教授陈海丹主讲,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白惠仁主持,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赵琛老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施丽冰医生、浙江生创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震宇先生参与评议。

陈海丹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以其最新出版的著作《干细胞治理: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为基础,系统深入剖析了中国干细胞转化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著作第一章对全书进行了介绍、总括和概述。第二章和第三章提供了理解干细胞科学、伦理、政策的背景知识。其中第二章介绍了干细胞研究的分类和进展、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和政策问题,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干细胞转化研究扶持政策、干细胞临床研究和产业发展状况。第三章在全球背景下,展现了中国干细胞转化研究政策的演变过程,重点围绕干细胞作为药品还是临床技术的争论,介绍争论的产生、发展和结果。

第四章至第七章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分析在不同的干细胞临床转化网络中,各个行动者如何相互影响,促进或制约干细胞临床转化。其中第四章选择了两个高校干细胞研究团队作为案例,两个研究团队使用了不同的“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研究进路,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位于一北一南的两个研究团队不同的研究策略,本章揭示出科学家面临的科学、经费、政策、合作伙伴等多种问题,因此研究团队很难单独完成整个转化过程。第五章聚焦天津干细胞产业化基地,介绍了天津干细胞转化医学模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四个转化医学项目:英国细胞和基因治疗弹射器、日本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网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再生医学研究所、天津干细胞转化医学网络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及其对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关注从事干细胞研发和治疗的公司——CC公司,其采用的商业模式是试图通过“从临床到实验室“的路径,先在临床提供干细胞治疗,用获得的资金和数据反过来资助、开展临床研究。这种未经证实的干细胞治疗在国内外引起伦理争议,但在全球许多国家兴起。本章通过分析全球未经证实的干细胞治疗网络的运作过程,讨论哪些行动者和因素推动了全球干细胞治疗产业。第七章重点关注全球干细胞治疗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行动者——患者,考察他们接受未经证实的干细胞治疗的原因、感知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治疗经历和感受,以及在全球生物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倾向于在或多或少稳定的网络和群体中运作,在其中他们互动和合作,并对可能的治疗方案提出意见和进行评估,并同时扮演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资助者等多重角色。

第八章提出,在后常规科学、后学院科学、产业科学时代,干细胞的特性(不确定性、新颖性和复杂性)对干细胞临床转化和产业化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干细胞创新网络在过去20多年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多主体和多边互动的网络。干细胞和再生医学2.0治理的核心是对处于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技术开发三者交叉点的实验进行风险治理。我们需要前瞻性地做好各种准备,推动我国干细胞等战略性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赢得在全球科技伦理治理中的话语权。

在评议人评议环节,王赵琛就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收费、买卖、管理、研究成果转化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施丽冰就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变问题、不同来源干细胞面临的伦理问题、干细胞治疗中的公正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许震宇先生就干细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伦理挑战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陈海丹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实,视角全面多样,增进了听众对干细胞治理相关领域的了解和认识,给听众带来了很多启发性思考。最后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探讨中结束。(撰写: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