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晚上,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哲罕老师组织的“后思:现实代状况”系列讲座第十讲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429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的主讲人为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讲座的题目为“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本次讲座由李哲罕老师主持,来自校内约各学院的四十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的概要内容是:详细讨论海德格尔为什么说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讨论荷尔德林作为诗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从此出发,进一步去探讨何为诗的本质,诗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讨论诗歌与天、地、人、神的关系,讨论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讨论诗歌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等等,最终落脚到人应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黄其洪老师从荷尔德林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出发。他指出,为了揭示诗的本质,海德格尔选择荷尔德林,并非因为他的作品作为林林总总的诗歌作品中的一种,体现了诗的普遍本质,而仅仅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蕴含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因而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黄其洪老师认为,对海德格尔而言,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因为作诗显现于游戏的朴素形态之中,它是完全无害的,也是无作用的;但同时,作诗又是一种最危险的事情,因为惟语言首先创造了存在之被威胁和存在之迷误的可敞开的处所,从而首先创造了存在之遗失的可能性。黄其洪老师解释,在海德格尔看来,由于诸神的出现和世界的显现是与语言之发生同时的,因而我们本身所是的本真对话就存在于诸神之命名和世界之语言的生产中,这就意味着诗歌是与诸神的对话、对诸神的倾听和命名,是对存在者本质的体认;而诗就在天地人神中持存。换言之,诗人通过诗触及了存在的真理,他们已经超越了庸常的人类,成为了神媒;他们带着痛苦,在黑夜中期待着新神的到来;他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对诗人而言,自然自身是有目的的,是有努斯的;因而诗人能够倾听自然的声音,从不同的神的形象中去照亮黑暗,捕捉自然当中的灵魂,以此来体现共同的绝对神圣者。在诗与政治的关系上,诗歌先于政治,因为诗是本体性的开显,而政治只是现实的构建。在诗人与大地、天空、神和人四维之间的关系上,诗人是这四者相互归属和运动的中介,如果没有诗人这些关系就都会化为碎片。
黄其洪老师在讲座后简要回答了数位师生的提问。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黄其洪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中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