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和3月17日,一场以“世界现象学:纪念克劳斯·黑尔德”为主题的座谈会在绍兴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未来哲学研究院发起主办,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思想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协办。会议受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钟子译基金的支持。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的靳希平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的汪文圣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刘国英教授、台湾清华大学的吴俊业教授、南京大学的王恒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廷国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的马寅卯教授、中山大学的张伟教授、方向红教授、朱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科林教授,浙江大学的庞学铨教授、倪梁康教授、孙周兴教授、王俊教授等学者参与了会议。
座谈会第一阶段为主题发言,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经理王俊担任主持。孙周兴、倪梁康、靳希平、汪文圣、刘国英、吴俊业等与克劳斯·黑尔德先生有过紧密的学术交往的学者发言。孙周兴教授分享了早年在德国时与黑尔德比邻而居的经历,并指出黑尔德对自然世界现象学和政治世界现象学的贡献,认为黑尔德守住了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兰德格雷贝的世界现象学的线索(也是政治现象学的线索)。倪梁康教授分享了他在德国期间与黑尔德教授的合照,并回忆了黑尔德对于中国现象学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靳希平教授认为黑尔德对于政治现象学的推进是有明确的意识,有自觉的,并解释了欧洲中心论的概念。汪文圣教授讨论了黑尔德的政治现象学的基本思路,特别是阿伦特的世界概念以及希腊人的基本情绪对民主的影响。刘国英教授则从polis和logos的关联出发,探讨了黑尔德对空间的理解以及公民行动的重要性。吴俊业教授是黑尔德先生的亲炙弟子,表达了对黑尔德先生的怀念,回忆了跟随黑尔德教授求学的有趣经历,并介绍了他当年博士论文的选题和主要构想。
孙周兴教授
倪梁康教授
靳希平教授
汪文圣教授
刘国英教授
吴俊业教授
会议第二阶段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社科处处长张伟教授担任主持人。庞学铨、方向红、王恒、张廷国、朱刚、李科林,以及来自广西大学的肖德生,同济大学的高松、张振华,湖南大学的王宏健,浙江大学的马迎辉、李忠伟等学者从各自的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出发,讨论了克劳斯·黑尔德在现象学运动发展、以及当代哲学中的意义和地位。来自浙江大学的Christopher Gutland副教授、Karl Kraatz博士、刘环博士、宋文良博士、郭成博士等青年学者也从个人的学术发展规划、对当代现象学的理解等方面探讨了克劳斯·黑尔德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张伟教授和王恒教授
庞学铨教授
方向红教授
王恒教授
张廷国教授
朱刚教授
在本次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共同缅怀了克劳斯·黑尔德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容纳不同文化的开放胸怀,特别是对中国现象学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他的政治现象学、世界现象学等构想未来现象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维度,对于中国现象学研究的推进和深入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黑尔德教授部分重要著作已经被译成汉语,接下来对于他思想和著作的翻译和研究还会在汉语现象学界继续开展。
会议合影
克劳斯·黑尔德简介:
克劳斯·黑尔德教授(Klaus Held)是德国第三代现象学家中的杰出代表,长期任教于乌泊塔尔大学哲学系,2001年荣休,2023年12月6日黑尔德教授辞世,享年87岁。1987年至1994年,他担任德国现象学研究学会(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phänomenologische Forschung)主席。在黑尔德的建设下,乌泊塔尔大学自1970年代末以来已经发展成了国际公认的现象学研究中心。他曾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香港、韩国等地担任研究员、客座教授,并指导了许多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换学者和博士生。中国的现象学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黑尔德教授,国内诸多现象学学者曾跟随黑尔德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访问研究,他还曾参与指导了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首届中国现象学年会的召开(1994年,南京),此后多次到访中国。其著作亦有多部被翻译成汉语出版。克劳斯·黑尔德教授毕生致力于现象学研究,他批判借鉴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现象学元素,开辟出了“世界现象学”的研究进路。黑尔德教授一生著述颇丰,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8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