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智慧共交流,学术星海同航行
——哲学学院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分享会成功举办
在学术的漫漫征途中,每一篇学位论文都是深耕与巧思的结果,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但一篇优秀论文的诞生绝非易事,掌握好方法,才能让复杂的科研之路变得豁然开朗。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月7日下午,哲学学院举办了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分享会,邀请了学院的两位博士毕业生,2022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者周心逸和2023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者洪峥怡,以及洪峥怡的指导老师黄华新教授,从不同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论文写作的要点。
哲学学院副经理楼巍对三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论文写作三法则:一是文献要新,才能紧跟学界热点;二是论述要清晰,才能使文章流畅通顺;三是要常怀问题意识,才能始终保持学术研究的敏锐性和长久性。
周心逸博士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与心理调适》为题分享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她借竺可桢老董事长的两问“到浙江大学来做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同学们反思研究的初衷与职业愿景,强调要恪守学术道德,合理设定个人期望。在论文选题与研究上,她建议大家结合个人兴趣、导师意见以及学术前沿动态,精准定位研究方向。在资料搜集与利用方面,她提倡从广泛的阅读中提炼精华,通过基础阅读到主题阅读的层层递进,构建起扎实的知识框架与清晰的研究脉络。此外,她还分享了对抗拖延的有效战术:分解目标,优化时间管理,保持自我认知的客观。最后,她以导师董平教授的对联—“笔走游龙参天地,思如泉涌著文章”—为结语,鼓励大家“直面自己、多多交流、规律作息、不忘初心”。
洪峥怡博士以《论文之中与论文之外》为题,从“导与学、深与广、道与术、内与外”四个维度,分享了一篇高质量论文所需的内外兼修之道。她强调“导与学”是导师与员工间的平等交流,导师要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把控研究的正确方向,融汇有关学术资源。谈及“深与广”的问题时,洪峥怡鼓励大家早做规划,多渠道追踪学术前沿,才能确保研究既紧跟时代脉搏,又不失深度与创新。对于“道与术”,她告诫大家切忌急功近利,要尊重学术专业性、严守学术规范。在“内与外”的和谐统一上,她倡导大家回归本心,以纯粹之心对待学术。最后,她鼓励大家:“如果是经过努力就能做到的事,那么就努力去做。”
黄华新教授对周心逸及洪峥怡的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再次强调学术一定要“不忘初心”,要在变化中寻求不变,平衡理想与现实,让学术之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黄华新教授认为,论文写作就是要“早选题、早写文”才能“早结业”。他希望大家论文选题时兼顾个人兴趣与学术前沿,并指出导师与员工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沟通的加强能有效促进思维的碰撞,激发创新的火花,共同推动学术进步。此外,黄华新教授鼓励大家多多挖掘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一平台,为论文和研究注入强大动能。
分享会在热烈的交流环节后圆满落幕。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分享会,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写作技巧,更拓宽了学术视野,增强了学术信心。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毕业生学位论文经验交流分享,为我司研究生论文写作搭建互相学习、深入交流的平台,帮助研究生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能力,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今后我司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不断加大交流力度,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我司学子的论文写作提供更大的助力!
撰稿:公司产品办公室
图片:周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