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谢林哲学中先验自我的奠基性疑难与展开》

发布时间:2024-10-31浏览次数:10

10月27日下午,“后思:现时代状况”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哲学学院613会议室顺利举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丁教授受邀为师生带来题为《谢林哲学中先验自我的奠基性疑难与展开》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李哲罕老师主持,王宏健老师作为与谈人出席,校内外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的概要内容是:从笛卡尔到费希特的思想进路来看,启蒙运动的成果就集中体现为先验自我这个概念。在谢林以“同一哲学”与费希特“划清界限”之初,谢林就号称自己新体系能够同时确证先验自我和自然,但在谢林的哲学发展中,先验自我在这个“更高体系”中的奠基方案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事关宏旨的地方在于,一种“大全一体”的整体体系如何定位和确证这个启蒙的结果,简单将之理解为启蒙或者反启蒙反而会错失许多重要的根本问题。



王丁教授首先在引言中引出了关于同一哲学中先验自我的奠基的思考。他表示,理解同一哲学中先验自我的奠基问题不仅涉及同一哲学的结构问题,也涉及谢林如何理解先验主体性的存在方式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厘清,也会反驳长久以来认为同一哲学缺乏内在结构的误解。对于先验主体性如何在“大全一体”的同一哲学整体中的存在方式问题,在谢林的整个哲学展开过程中,经过了三个阶段:

以1801-02年同一哲学体系阐述为代表的“内在化塑造(Ein-bildung)”模式;

以1804-1809年的“转向时期”为代表的“自由-脱落”模式;以晚期哲学为代表的历史哲学模式。



接下来,他从(一)先验主体性的“内在化塑造”模式;(二)“人类自由”的“属差”——“自由-脱落”模式;(三)前两个时期模式的综合——对历史哲学模式的需要三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1. 先验主体性的“内在化塑造”模式:


在这里,王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从“先验主体性”也就是“自我”向“绝对同一性”的“抽离”进入如何在结构上可能?否则就会堕为神秘主义或者雅各比意义上的“信仰”。②“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作为内在于“绝对同一性”的不同面向,如何具有连续性?③在先验主体自身的运作中,如何在伴随着先验自我意识运作的同时,还同时存在一种对绝对同一性的潜在认识。否则对于作为“先验同一性”之结构性前提的“绝对同一性”的理解,就会成为一种“灵感”而非“科学”。


对此,他给出的回答是1.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一体两面”机制由“内在化塑造”的存在机制来保持;2.两个方面的连续性也由之保持;3.自然哲学为先验哲学进行直接奠基;4.存在机制的连续性和先验自我的自由自身构成了绝对同一性的两重面向;5.从而在整个体系中,结构意义上的“灵感”或“信仰”都是不可能的。


  1. “人类自由”的“属差”——“自由-脱落”模式:


王教授表示,和之前方案中所说的“对立”相比,“堕落”在宗教背景下更集中体现为人类的自由。在前一个方案里,人类的先验自我最多只是作为自然生产过程最后的产物,能够在反思中把自己在观念上设定在整体之外,而不是在存在上把自己设定在整体之外。


在这里,先验自我设定自身的自由也就与一种“反-必然性”的必然性捆绑在了一起。如果说在前一种模式里,“在整体之外存在”仅仅是一种体系自发产生的面向,那么现在在这种情况里,“在整体之外存在”也就成了“反-整体的存在”。换句话说,“内在化塑造”模式尽管并未改变,但为了能解决人类自由的属差问题,亦即先验自我的自身设定问题,“内在化塑造”现在作为“让渡”所给出的不仅是其全部的本质,还有一种自身的基本存在方式,亦即“基于自身存在”。与绝对者-殊异者的前一个时期的结构相比,自由与自由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和形式上的差别,因此现在也就产生了泛-自由体系的问题,进而成为一种颇具灵知主义色彩的世界偶在论体系。


(三)前两个时期模式的综合——对历史哲学模式的需要


王教授指出,如果第一个模式无法解决人类自由的“属差”问题,第二个模式缺乏体系的内在必然性建构,进而让泛-自由体系不得不成为泛-偶性体系。那么第三个时期最核心的目标则在于,对自然哲学进行自由改造,把自然的生产升格为自由的生产,同时从一种更高的视野中对人类自由的属差进行体系内部的适配性规定,同时对自由概念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说明。


首先,自由不仅是作为自身设定这一面的“去存在的自由”,而是更在于“能不去存在的自由”,亦即通过拓展自由概念的维度来避免泛-自由体系的疑难。其次,对于自然生产而言,谢林补充了一个重要的人类精神史维度,亦即神话进程。神话的特质在于其“生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需要基督教的自由概念来解救,但启示宗教自身还不是最终的东西,还需要一种“哲学的宗教”。但最终最重要的那种“哲学的宗教”仍然要把自由从这种历史哲学中解脱出来,使之能进入一种真正无条件的自由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认为单就先验自我的奠基性问题而言,谢林晚期哲学的方案又转变为了一种去-历史哲学的历史哲学。



讨论环节,与谈人王宏健师对此次讲座予以高度评价,特别是在谢林与海德格尔的对勘上做了一些展开,各位同学亦积极提问,王丁老师耐心地一一回应。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傅航颖/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