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与科学论坛”第四期暨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Cognitive Science and Pragmatism 2024)于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匹兹堡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迈阿密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华侨大学、贵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生,围绕(1)当代认知科学与认知哲学;(2)实用主义的认识观、心智观、实践观;(3)实用主义框架下的当代认知科学;(4)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实用主义理路;(5)交叉视域下的心智、脑科学、人工智能;(6)预测加工理论与实用主义;(7)匹兹堡学派语境中的科学与认知七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陈亚军教授和李恒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陈亚军教授主持开幕式,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教授、南伊利诺伊大学Matthew J Brown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恒威教授分别致辞。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宁副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中,匹兹堡大学Robert Brandom教授以“A pragmatic perspective on concepts”为题,从塞拉斯对行为主义、原子论以及片面的概念理论的批评出发,阐明了的推论主义的实用主义(Inferentialist pragmatism)的主张,并从推论主义出发,提出了对认知科学的挑战与建议,认为认知科学应当关注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概念之间的推理关系。
南伊利诺伊大学Matthew J Brown教授以“Belief as Performance: Paul Churchland Meets John Dewe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ulture and Materialism”为题,从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维哲学和埃德温·哈钦斯的分布式认知理论出发,对保罗·丘奇兰所引发的信仰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认为信念确实是我们认知生活的真实特征,但它们不是基本的心智机制,而是文化-认知表现。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以“人工智能与知识的可理解性”为题,对人工智能的表征方法、可解释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进而划分了人工智能知识理解的六个层次。江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唯有在这六个层次上完成机器的知识理解,才能真正地理解世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伯军教授以“具身性与视觉认知中的实用主义元素研究”为题,细致地考察了电子义肢对人类视觉的影响,认为电子义肢造成基于生物感官的认识论的革命,光速电子统觉取代先天综合统觉,一种新的认识论必将浮出水面。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陈亚军教授以“实用哲学纲论”为题,描绘了“实用转向”的历史,说明了“实用转向”的广泛影响和不可避免的趋势性。陈亚军教授总结提炼了“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并形成了实用哲学纲论,他在纲论中提出了生命、行动、语言、心灵、世界、真理六个层级,并深度地阐述了各个层级的核心观点以及层级之间的递进性。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高来源教授以“从康德到皮尔士:从鲜艳认知到经验认知的转换”为题,以皮尔士批判性地吸收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并形成以指号为基础的推论认知理论为线索,对皮尔士的认知哲学展开了讨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朱近东教授以“匹兹堡学派发展脉络疏论”为题,对匹兹堡学派的起源、发展、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派系以及核心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对匹兹堡学派未来的发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继堂教授以“记忆、意识与大语言模型”为题,他借用tulving的记忆模型,以记忆系统为中介,发现起了意识与大语言模型在功能层面上的对偶性,李继堂教授因而认为高度复杂的大语言模型可以涌现意识。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崔歧恩教授以“符号意识的本质与结构”为题,先从宇观、宏观、中观、微观四个层次对符号探讨了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随后分别探讨了元、静态、动态三种符号意识的本质与结构。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黄侃教授以“具身智能引领认知科学实践转向”为题,探讨了认知科学从一种内在主义道路走向外在主义道路的原因,解释了具身认知在认知科学实践转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价值。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恒威教授以“马克思-恩格斯生命学说与当代认知研究中的生命理论”为题,介绍了“生命”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阐述了恩格斯提出的生命演化的四个阶段,并指明这种区分在当代认知科学中得到了呼应,从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性以及其与当代认知研究进行深度互动的可行性。
除大会外,会议还进行了三个分会场报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Laasik Kristjan长聘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宁副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李耀峰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颜鸿副教授、山西大学范莉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静副教授分别做了“Making ‘Noise’: Two Proposals for a Concept of Visual Noise”、“William James's Embodied Metaphysics”、“当代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理路再思考”、“从“交互主义”到“交缠主义”——阿尔瓦·诺伊论知觉经验的理解构造”、“文化认知与科学适应性表征”、“在虚拟现实中增强创造性思维学习:元控制假设的视角”为题的报告。北京大学赵斌讲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昊晟讲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崔西孟讲师、温州大学黄家光讲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锐讲师、湖北师范大学贺沙讲师分别做了“Robust Virtue Epistemology and Embedded Cognition”、“虚拟现实的三重面向及其治理”、“实用主义哲学视角下健康学习的心智生命观建构与反思”、“重勘“理由的逻辑空间” ——论罗蒂与麦克道威尔之争”、“进化论视角下的预测加工理论”、“计算、智能与心灵”为题的报告。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迈阿密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多名博士生、硕士生也做了报告。
在闭幕式环节,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陈亚军教授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朱志方教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们一致认为,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显得尤为关键,并对青年学者勇于挑战问题、持续探索的精神表示了肯定。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致力于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究的学者们构筑了一个国际性的跨学科交流平台。该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哲学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之间的对话、相互促进与融合,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